杂草景 |采蘑菇回忆录

杂草景 |采蘑菇回忆录

Written by Jing (guide of Forest Picking & Gathering Team)

最开始练习采蘑菇的地方是无为寺山,听说这里是白见手生长最多的地方。但也因为白见手好吃且贵,所以这座山采蘑菇的村民也是最多的。

他们每天天微微亮开始上山,大家都练了一双厉害的“蘑菇眼”,蘑菇从土里冒出头来,时常会被松树落下来的叶子覆盖住,需要有一双好的“蘑菇眼”才能找到被藏起来的小蘑菇们。

生为小白的我,要和这么多高手们去竞争采白见手,确实有点不切实际。果然,第一天上山,我仅采到了下面这两个可怜的小蘑菇

没采到见手青只能把在我附近采蘑菇的阿姐采到的大见手青买回家炖汤,心里却是不服气的,明明大家都是在同一座山采蘑菇,为什么我看不到蘑菇?

虽然第一天的蘑菇采的很不尽人意,但采蘑菇这件事情似乎已经让我着迷。过了两天,我还是惦记着想去采蘑菇。
这回我如愿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朵白见手,它躲在一簇草的根下面,突然眼睛不小心就看到了,那种找到它的感觉很特别。

后来我才明白,蘑菇眼的练习方式,大概就是一次次的记住那种一眼从草丛里发现蘑菇的感觉,当眼睛有过那样的感觉次数越多,就越能练成蘑菇眼,我想我大概下辈子也不会忘记长这颗见手青的地方,之后的日子里,每经过这里都会忍不住在草下面翻一翻。
记得那天,我一共采到了三朵蘑菇,一朵白见手,一朵青头菌,一朵食毒不明的牛肝菌,无比兴奋拿回家炒了吃了,当时的我除了开心,什么别的都没想。

现在回想起来是有点后怕的,因为当时的我对蘑菇的了解很有限,居然也像很多人一样,以为所有的牛肝菌都是可以食用的
 
也是从那个夏天起,我开始做带人采蘑菇的体验,不过,带客人体验的时候是不会随便煮了吃的,哈哈。
这个体验其实是杰森让给我的,原因是他去无为寺采了很多次蘑菇,每次他都很认真,但是却一个蘑菇也没采到过,哈哈,正在他沮丧准备放弃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爱上了采蘑菇😄。
2021年,来预定采蘑菇体验的客人还很少,经常带一两个人上山,也因此看了很多的日出,伴着清晨的太阳光进入森林,然后大家默默的各自寻找蘑菇,那画面,我至今还很清晰。

我不擅长社交,喜欢采蘑菇有一部分也是因为我觉得采蘑菇是一件不需要说话,更需要专注和安静的事情。
在森林里找呀找,脑袋里装的都是蘑菇,然后就突然看到一颗蘑菇了,这对于我来说是很棒的时刻。
可能因为各自都拥有了一段平静的时空,到了中途茶歇的时候,我好像也就能自然而然的和客人聊天了。
回想起来,还挺感谢第一年来参加采蘑菇体验的客人,与其说是我带他们参加体验还不如说是他们来陪我采蘑菇玩,不仅玩,有时候还得和我一起学习。

松梅姐是我采蘑菇学习的启蒙老师,带体验的时候为了不让客人吃坏肚子,我会在山上买阿姐采的白见手拿回家做饭。
在买蘑菇的时候我也会把自己采的蘑菇找她鉴定,不过因为他们知道的也有限,只能告诉我“他们这里吃”或者“不吃”,不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很有帮助了,也因此,后来松梅大姐一家成为了我们采蘑菇体验的重要搭档

慢慢的练习,我们也能采到很多白牛肝了。

运气不错的时候采到了三连的大白见手!

后来因为Covid-19,一个客人也没有了。
 
却也因此给了我去更多的山探索蘑菇的机会,感谢我的采蘑菇搭档杰森,他自己并没有多喜欢采蘑菇,但为了支持我的蘑菇爱好只要我有想去又不敢去的地方的时候,他就一定会陪我去探索。
 
有一次杰森开着他的破面包车载我上苍山采蘑菇时候,我透过他摇晃的车窗外,采到了一颗见手青。还有一次,他载着我和猫姐还有王朔在沙溪采蘑菇的路上,还是透过车窗,我采到了一颗超大黄虎掌菌,这些都是我采蘑菇路上的重要回忆,也是我想要炫耀的我的“蘑菇眼”练习成果😏。
 
不过,也因为我对蘑菇的敬畏不够,三年前我们在沙溪采蘑菇时,不幸煮了一颗大大的毒蘑菇高脚葱吃掉了,吃完我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那并不是真正的见手青,从那一刻起,空气里愉快的气氛变得异常冰冷,我们把帐篷往车上一顿乱塞,开车到了沙溪的镇上,等待毒性发作,虽然最后等了一晚上也并没有出现反应。
 
从那一晚起我决定以后再也不乱吃蘑菇了,万一那天我们吃了的不是高脚葱,而是一颗剧毒蘑菇呢?不仅把自己毒死了,还害了杰森,还害了我的狗(它也喝了汤)。

随着时间,我们采到的蘑菇品类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第一次见,而大姐知道的知识只限于无为寺那一片的蘑菇,所以我们不得不开始用翻阅资料以及书本查找的方式自学。

现在再回想起,当初那种不是因为内卷,也不是因为考试压力而想要明白的那种感觉,好美呀。
 
如今三年过去了,采蘑菇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我的职业,我有了自己的采摘小组“蘑菇精灵”。
一起采蘑菇,一起探索伙伴也从杰森变成蘑菇精灵的姑娘们:杨米,李真好,弯弯,燕子。
 
有了她们,我感觉更加自由了,因为没有山是我们五个人一起,不敢去的😄。

我们的采蘑菇体验也调整了,上山后我们会帮助大家一起寻找蘑菇样本,不再是只分出“能吃”和“不能吃”的差别,在茶歇的时候加入了蘑菇讲解的环节,虽然如此,但并不想让大家以为这是一堂“一板一眼”的课程,短短三小时想要学会蘑菇,我觉得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我们会尽量结合实践,输出一些容易记住的点,但更多的还是享受采蘑菇过程的乐趣才对。
杂草景 
2023年 秋天
时常怀念,从前和客人一起默默采蘑菇的时光。
返回博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