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琦 | 大理松鹤村,雪山脚下、群山深处,万亩古树梅园

琦琦 | 大理松鹤村,雪山脚下、群山深处,万亩古树梅园

松鹤梅花村的徒步 每年二月

 

松鹤村隶属大理市洱源县茈碧湖镇,位于茈碧湖镇西边,东邻茈碧湖镇玉河、青昌、鹅墩林界,南邻凤羽镇庄上村,西邻罗坪山脚,北邻本镇果胜村林地。下辖大松甸、溪登、古籍照壁等3个村民小组。

从大理古城出发到达松鹤村大约70公里路程,路程并不遥远,却因为有山路耗时一些,大约两小时不到的车程。

从山脚到山顶的村子只有8公里,却都是山路十八弯,陡弯急转,如果对山路不是很有把握,还是需要注意行车安全。

松鹤村最出名的是青梅,往年因为青梅跑了很多趟,从结果、收果,今年终于在花期去了一趟,看到青梅树开花的样子,满目胜景,从山脚到远处山顶,都是青梅树花开的粉嫩。远处罗坪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山下的青梅花也似若有若无的云雾覆盖。

科普一下:

松鹤村的梅花是青梅树的花朵,只在每年1月下旬开放,盛花期在2月初,花期约20天左右,越往后晚一天青梅花便少很多。松鹤村的梅子有10多个品种,其中,盐梅、苦梅、照水梅3个梅种最为常见,这些梅子树开起花来虽有差异,但比起我们日常见的观赏型红梅,它们的的花整体颜色都较淡,也少有深粉色。颜色上比不上,开的花却比观赏型的梅花繁茂,花朵饱满的好像一颗颗爆开的爆米花。

整个松鹤村,有梅树有上万亩之多,从山脚到山头连成片,不论是田边路旁还是山坡沟壑,都被梅子树覆盖,单棵产千斤的梅子树,有万亩连片的梅子园,还有至今有886年树龄的“梅王”古树,蔚为壮观。

青梅:属蔷薇目,是果梅树结的果。 果梅为蔷薇科杏属梅(Armeniaca mume Sieb.)植物。也叫梅子、酸梅。原产中国,是亚热带特产果树。

梅花: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 mume。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过去两年,跑过几次松鹤村,都与村里的青梅有关。第一年去时,梅子树花期已过,满树挂了小小的青梅,还是毛茸茸的。后来再去,是青梅成熟的季节,整个村子都是梅子的香。

松鹤村海拔在2500米,因品种、海拔与生长环境的原因,这里的青梅个头往往偏小,成熟时间也比一般青梅要晚很多。而坡地不能通车,所有的梅子都要借由人与骡子,才能完成从梅子树到市场的第一个步骤。松鹤村村委紧挨村中小学中间的一片广场,在七月就成了梅子的交易市场,家家户户、一人一骡,沉甸甸的梅子就是这一年最大的收成。

4月份的松鹤村青梅满树

这次去松鹤村,是跟随苍山徒步之家的梅花林行程去的,领队是大理人小李,他家在洱源,离松鹤村不远,自然比我们更加熟悉。虽说我对松鹤村不陌生,但跟着小李的在地视角,还是看到、感受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他做的松鹤村轻徒步路线,真的很轻松,就像是朋友们的一场山间散步,只是将散步场景挪到了山中的梅林间。回家后翻看200多张照片,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你们,更想传达给大家:旅行即是生活

这次去松鹤村,是跟随苍山徒步之家的梅花林行程去的,领队是大理人小李,他家在洱源,离松鹤村不远,自然比我们更加熟悉。虽说我对松鹤村不陌生,但跟着小李的在地视角,还是看到、感受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他做的松鹤村轻徒步路线,真的很轻松,就像是朋友们的一场山间散步,只是将散步场景挪到了山中的梅林间。回家后翻看200多张照片,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你们,更想传达给大家:旅行即是生活

到达松鹤村,村里戏台正在开唱。每年初一至初十都有唱戏。看戏者多为长者,男的身着羊皮马甲、女的则是羊皮披挂在背后;与丽江纳西族“披星戴月”的图案不同,披挂的两根背带上的绣花、配色是典型的白族纹样。

松鹤村是洱源县彝族聚居的山区行政村,798户人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彝族,只有少数婚嫁迁入的其他民族。

虽是彝族村落,但由于长期与白族、汉族群众生活在一起,在民族文化上既保留有彝族传统文化,又吸收了白、汉民族的文化。所以在穿衣上也能看出是白族的服饰、彝族的羊皮披挂。至于头饰,因日常使用、做事方便,早就更新成了帽子。

下午临走前,跟刚看完戏的阿嬢闲聊,年长的阿嬢也说:我们是“白彝”,就是白族彝族一家的嘛。

松鹤村的新年唱戏,也是有故事的。并不是请的专业戏班子,而是村里当年满43岁的人一同来为长者们演出。在松鹤村,大家把同一年出生的同龄人叫做大老庚,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25年。

白天唱戏,晚上跳舞。除了演出的人,村中其他人会去戏台边挂些功德,这笔费用用来做些日常开支,因为看戏时间跨越午餐时间,还会为长者们备上午餐。

要知道,松鹤村的成年男子几乎人人都会吹唢呐,除了本民族语言他们还精通白族语,掌握白族三弦、唢呐以及白族调、“吹吹腔”等白族艺术。是远近闻名的“唢呐之乡”。

villagers' merit list and Da Laogeng exclusive merit

看罢唱戏,跟着小李去徒步,路程不远,单程也就2公里左右。先开车去观景台,穿过万亩梅林,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开始了今天的第二个旅程。2月中的洱源,已如春日一般温暖,远处罗坪山顶的白雪也挡不住阳光铺满身伤的暖意。万亩梅林中,除了风、树、花、鸟、蜜蜂和我们再无其他。

走了不过几步,小李说:你们听到蜜蜂的声音吗?

领队小李

路途一点都不难,只有一小段上坡路,因为没有通车,路上的松针厚厚的,脚踩上去,能感受到大地的“柔软”。

松鹤村的梅林大多是村民承包的,也有洱源最大的梅子加工厂“洱宝”公司的合同基地。沿途看到的一些梅园,都有最简易的门,其实也不是为了拦人,而是为了防止羊群从梅园出来更为重要。羊群是梅园最大的“肥料生产者”,在梅园的地面常做套种,有时是一些野豌豆,供给给羊群做饲料。也有一些会种中药材“滇重楼”,提高经济收入。

走过暴晒的路程,小李带我们到一棵大树下休憩,他从背篓里取出香橼、紫萝卜,都是应季的特殊“水果”。还有一些糕点、茶水、雕梅汁给大家补充体力。我用茶水兑了些雕梅汁,清爽解渴。在附近的矮树上,还发现了一只被遗弃的鸟巢。

往返近4公里的徒步的确轻松,大家闲聊着就走完了,以为就此结束了行程,小李说带我们去一家梅园,他们还养着蜜蜂。

到达时才发现,是在观景台远眺时看到的一小间屋子,梅园不大,屋子也不大。里面还有二三十个小小的土房子在梅树的低矮处,阳光洒在夯土做成的房子上,煞是好看。忙碌的蜜蜂聚集在某处,整个梅园都有无数蜜蜂在忙碌飞奔着。

万亩古树梅园,无数的梨树,以及海拔2500米的地势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松鹤村带来了一种稀有的野生梅花蜜

蜜蜂在农业生态中一直都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维持生态平衡与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松鹤村的万亩梅园离不开蜜蜂的授粉,从有青梅树以来,就一直有蜜蜂的存在。

而特殊的蜜源让这松鹤村的蜂蜜也与众不同。小李说:如果来到这里的客人能直接品尝到最最新鲜的蜂蜜,那么他们就不用费尽千辛万苦去市场上销售了。

 

The round-trip hike of nearly 4 kilometers was indeed relaxing, and we completed it while chatting. I thought the journey would end here, but Xiao Li said he would take us to a plum garden where they also raise bees.

Upon arrival, I discovered a small house seen from a lookout point, nestled amidst a modest plum orchard. The orchard was not large, and neither was the house. Inside, there were about twenty to thirty small earthen houses nestled low among the plum trees. Sunlight spilled over the houses made of rammed earth, creating a picturesque scene. Busy bees congregated somewhere nearby, with countless bees buzzing busily throughout the entire orchard.

In the village of Songhe, amidst tens of thousands of ancient plum trees, numerous pear trees, and an elevation of 2500 meters coupled with unique climatic conditions, a rare wild plum blossom honey is produced.

Bees play two crucial roles in agricultural ecology: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and ensuring human food security. The vast plum orchards of Songhe Village depend on bees for pollination; bees have been presen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en plum trees.

The special honey source distinguishes Songhe Village's honey. Xiao Li said, "If guests here could directly taste the freshest honey, we wouldn't have to go through the trouble of selling it in the market."

松鹤村有很多这样的梅园,种梅树、养蜜蜂。蜜蜂有专门的蜂房,人住的房子也是蜂房。用蜂房做成墙体再做搭建,从屋子内部同样可以取蜜。外头虽然暖和,但太阳下山后,松鹤村温度还是较低,屋里的火塘捂着火,随时就能升起暖和的火来。

要割蜜时,取一把香,在炭火中迅速就被点燃了。

松鹤村的蜜蜂,都是外处引来的中华蜂蜂群,也叫做土蜂,在冬日时也无须喂养糖水。吸食百花,在春日青梅花开时,更是吸足青梅花粉酿成有梅花香的蜜。

点燃一把香,用刀铲开蜂房的泥巴,轻轻熏制,再用刀割开整块蜂蜜。羽毛沾水后用来刷去停留在蜂巢上的蜜蜂,全程没有做防护,却没有发生蜜蜂攻击的情况。许是长久的和谐共处,才能各取所需吧。

新割的蜂蜜颜色金黄色到发绿,像菜籽油。大叔直接切一大块给我们吃,简直甜到掉牙。小李又切了香橼给我们搭配,微苦的香橼配上青梅花蜜,我笑称此刻我们拥有的是米其林八星享受。

松鹤村梅园的蜂蜜有股淡淡的花香无法形容,的确最像梅花淡雅的味道。但偶尔吃到一口会有些发苦,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因为现割的蜂蜜是在同一只蜂箱中割取,没有考虑到蜂蜜酿制的时间。这些蜜自然是有时间先后的,有一部分蜜蜂采集花粉后还未成熟成蜜。

从梅园返回时,有村民收割完牧草,远处的梅园里,是成群的肥羊。阳光正耀眼,照在梅子花上,很梦幻。

Returning from the orchards, villagers finish harvesting grass, and in the distance, fat sheep graze in the plum orchards. The sunlight is dazzling, shining on the plum blossoms, creating a dreamlike scene.

来了松鹤村,必然是要买些梅子的。松鹤村除了新鲜梅子,也做很多加工品。炖梅、雕梅、乌梅、紫苏裹梅、玫瑰梅子,以及大理人煮鱼和吃生皮必备的梅子醋等等等。

松鹤村民对雕梅技艺是熟稔于心的。雕梅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最难的自然是雕刻部分的技艺。小小的青梅,要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并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启成菊花状,形成锯齿形的梅饼。

如此加工过的梅子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拿来烧肉再好不过了,酸甜可以中和肉食的油腻。浸泡过雕梅的汁液同样大有用处,可以拿来兑水、兑红茶绿茶、兑苏打水、兑金酒、兑伏特加,都特别棒。买了一大桶回家,天气热时冰镇来喝最过瘾。

买回家的雕梅用来做了雕梅糖醋排骨,炖制的时候就丢入四五颗与排骨同炖焖制,出锅后再摆上几颗,可以连同肉一起食用。解腻还清香。

雕梅糖醋排骨:

排骨600克焯水煎制,加料酒煮开后加水、生姜、老抽、陈醋、少许糖盐,雕梅五颗一同焖制,肉软烂后加少许醋、勾薄芡盛碗,加几颗雕梅摆盘搭配。

经常会有人问,到大理怎么吃怎么玩?我始终认为,旅行即生活。每一处旅行目的地,当地的生活、饮食及物产中,才深刻着最有趣的内容。

来大理旅行,我非常推荐「苍山徒步之家」,他们有有很多很有趣的在地活动,非常值得参与。

杰森创立的苍山徒步之家,从最初他自己开始,到现在的十多二十个领队。最最强烈的特点是:每一个人都特别鲜活。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强烈明显的个性。每一个都是独立个体,与小某书上千篇一律为了迎合流量去事情的人完全不同。

苍山徒步之家的路线,首先是喜好,然后才会“被开发”。作为一个在大理生活很多年的生活者、旁观者和旅行参与者,我能看出他们的路线大抵都是大理热爱生活的人的日常:看日出、山野徒步、雨季采菌、西湖泛舟、野外温泉、山顶日落、湖边观星,等等。

与那些包装得意义深刻与内容讲究的活动来比,苍山徒步之家的这些内容,我会更愿意推荐。

毕竟,旅行中获得最多的也应该是你自己。与明确知道自己是谁的这些人同行,才会更有感触。

返回博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