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 & 杰森 | 旧时光· 大理雨季

小春 & 杰森 | 旧时光· 大理雨季

工作了一天,天黑了,想着还是出一下门吧。带上炸毛,开着面包车往古城方向走,没有什么目的地,跟着车流随便往前开。过了三塔,在苍山大道上停下来,处理一个订单。

一辆车停下来喊我名字,原来是小春带了客人从伙山回来,要送到朴石。他向客人用调侃的语气说:“这是我们大老板”。坐在他坦克 300 上的客人,如果注意到我斑驳的五菱之光面包车,难免会将信将疑。我说一会我去朴石找他。

处理完订单,往朴石开,小春站在车边等我,朴石已经打烊。工作后找个地方坐坐喝杯咖啡是我们的传统。这个时间,附近没什么咖啡馆开着。就打了电话给 Aruna,她今天带西坡,也刚回,电话里很高兴地喊我们去。

到 zayaa,Aruna 在吧台给我们做咖啡,准备一些点心水果,我和小春坐她对面。随便聊聊一些带队发生的事,暑假的时候,客人多,事情也多。有的相处特别好,能让人觉得真好,让工作觉得很有价值。也有不如意的情况,有些是趣味不合适带来的遗憾,有些是没有人和人之间普通善意人情可言的客人,不想多接一个。

一会裁缝来了,小春每次聊天,总惦记着叫他。然后开始调侃彼此的现状,很快就说起很多年前深夜食堂一起工作的事。很多事说了几十遍,每次这样的聊天,还能津津有味再说一次,有时也有些新的演绎。花花小海也常被说起,这些时刻他们也鲜活。

其实那时候一起工作的时间,是 2013 年到 2016 年的三年,但因为大家刚到大理,生活很新,做的事很新,认识很多人。那时候的大理,社区很小,只在古城,所以生活相处的密度很高,各种事情在发生。所以可以回忆的人和事特别多。

失去联系的五年,大家散落在各自的生活里,似乎没有太多共同的回忆,常常在谈话中被跳过。

也许最近的这两年,我们又重新在一起带旅行活动,一起经历很多共同的事,一些共度的时光,生活中也加入了不少新的人并且建立了深入的生活关联,很多细节的事情也在发生。再过一些年,这几年的事情又会成为生动的回忆,愿意反复咀嚼这段时光。

如果要说每次可以说差不多的事,而乐此不疲,离不开小春的每次微妙的不同演绎。就像这个晚上,他回忆起曾经有一些深夜食堂工作之后的凌晨,裁缝会从书架上,打开一本诗集,向他朗诵叶芝的诗,让他记忆深刻,虽然他一直以为叶芝是女的,但显然这并不重要:

 叶芝的诗《这个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

除此之外,他翻到自己十年前,在深夜食堂食堂工作一年后写的一篇文章,又深情朗读了一遍。

说好的一点半结束聊天,因为 Aruna 一早九点要带贝果烘焙的体验,硬生生被小春延到了三点。他还意犹未尽,我说“必须得走了”。Aruna 还要收拾,我们出门,外面夜色漆黑,各自开车回家,炸毛在车里等我。

大理雨季

2014-06-17 08:35 冯小春儿

又到了大理一年的雨季,雨水稀稀拉拉的冲刷着大理古城的石板路,也冲刷着人们的记忆。有的越冲越模糊,有的却越冲越清晰。

想想来大理已经整整两个年头了,而在深夜食堂也快一年了。去年刚来深夜食堂的时候也是雨季,每天清晨总是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打烊后我和jason就坐在门边最矮的木桌边的藤椅上,有时候是剥着鸡蛋,有时候只是抽着烟聊天等雨停。出门走几步有一个杭州小笼包店,雨停了我们就去吃早餐,两份灌汤包,两份白粥。

Jason大我一轮,阅历丰富、理性、不修边幅、和我的幽默在一个点上。客人们看见他的形象常年是一件白色紧身T恤,磨的有点发白的牛仔裤,一双看上去有了年头的疯马皮鞋,或者一双地摊儿上十块钱一双的拖鞋。他是上海人,我是河北人,一南一北,年龄差距十二岁,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忘年交,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直到现在,我回想在深夜食堂的这些日子,最放松的还是那时候,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随便什么话题。有时候两个人就那么坐着,喝杯咖啡,谁也不说话,但也不觉的尴尬,听着外面的雨声,想着自己的事情。去年的雨季就被我们那么聊过去了,都聊过什么话题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更多的时候是我在说,他听。他很少说自己的事情,他不说,我也不想知道。这些都不妨碍我们交谈。

每天十点钟,应该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营业时间刚刚到,放上五六十年代的上海老歌曲,等着客人们的到来。很多客人对我来说,就像老朋友一样,他们的到来除了吃饭,带来的还有其他的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是觉得亲切。这个时间段是最忙的,来不及和客人多说两句就一头扎进厨房忙活,直到客人离开也只是简单的说句再见。不过这样也好,不需要寒暄。

十二点左右能闲下来一段时间,这时候我和jasan会宣布战斗结束,坐下来抽根烟休息一会。Jason一直是自己卷烟抽,每次他不急不缓地把烟丝和烟头放在烟纸上,摆放均匀后轻轻的揉搓,最后用舌尖舔一下烟纸把它黏住,捻下烟头多余的那一点儿烟丝,然后点着。我也尝试过自己卷烟,但只抽了半包就放弃了,还是抽回了我的中南海。没那个耐性。

十二点往后的时间客人就没有之前那么聚集了,零零散散的到来。我更偏向于这时候,工作密度不大,节奏也没那么紧张,我不慌不忙地在厨房做着食物还能空出精力和客人隔着门口的布帘聊上两句。这时候的心情是愉悦的,跟我理想中的深夜食堂更加接近。

大理过夜生活的人还是不少的,夜生活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种,但有一些人只是想找个地方看看书,写写字,或者只是坐一会。印象中有几个人就是这样,两点多,店里人不多,他掀开门帘进来,点一份酒酿圆子,或者只是自己倒一杯苦荞茶,坐上一个小时,中间偶尔也跟我和jason聊上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自己坐着。我和jason都喜欢这种客人,安静,也不影响他人。

还有一个姑娘,我和jason只知道她叫小毛,一段时间内她每天两点到三点之间准时来到店里,自己倒一杯苦荞茶做到二层的阁楼上画画,累的时候也会趴一会儿。我和jason谁也不去打扰,偶尔自己饿了炒一份酸菜蛋炒饭会多炒一点儿送给小毛,就这样每天一直到打烊和我们一起离开。差不多雨季要结束的时候她要离开大理了,临走前自己花了一副油画,上面写着深夜食堂,挺抽象的,我和jason都是不懂画的人,但也很认真的摆在了放杯子的木架上。直到现在再次想起小毛,我还是挺想念的,挺期待她再次回来的。

四点钟是打烊的时间,这时候整个古城都是安静的,也是一天中我和jasun最轻松的时间。如果第二天要准备的食材不多的话,我和jason有时会在店里喝杯咖啡坐一会,有时也准时离开。但遇到下雨的情况,我们就会一直聊着天坐到雨停,这中间的乐趣,我想只有我和jasan知道吧。

除了每周一,从去年的雨季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又到了今年雨季,由于现在工作的分配变更,和jason一起工作的时间也减少了很多。不过就算是我一个人,我还是喜欢打烊后在店里坐一会,听听音乐、乱写乱画几笔、抽根烟、喝杯咖啡、把自己放空一会儿。清晨下雨的时候我也会等到雨停。而不感到孤独寂寞。

每天离开深夜食堂,走出侧门小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踏着清晨的石板路,看见挂在外面当做招牌使用的灯笼时,我总会庆幸的想:把生活过成这样,足矣。

2014.06.17

返回博客

发表评论